
來源:
瀏覽量:
發布時間:2025-10-29
近日,《中央企業科技創新成果推薦目錄(2024年版)》正式發布,哈電集團憑借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深厚積累,共有四項重大成果成功入選覆蓋能源保障、先進核電、 綠色化工、深海探測等國家戰略領域,充分彰顯了“共和國裝備制造業長子”的科技擔當與創新實力。
俄式機組“煥新記”:延壽30年,煤耗降14%!
面對部分俄式發電機組“老齡化”、運行效率低等問題,哈電集團開發出國內首個溫度與壓力雙提升跨代升級改造系統,成功應用于天津國華盤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兩臺已服役近30年的俄制機組,實現機組延壽30年。

盤山項目成果亮相央視新聞頻道。
盤山項目集成了哈電集團多項煤電“三改聯動”先進技術,作為國內首個實現溫度和壓力雙提升的機組跨代升級延壽改造項目,在全球范圍內尚無同類機組改造先例,屬國際首創。改造后,原有兩臺53萬千瓦俄制超臨界機組升級為國產高效超超臨界機組,煤耗降低14%,深度調峰能力可達20%THA負荷,供熱能力提高兩倍以上,清潔排放達到當前同類機組先進水平。2025年4月,機組成功獲得30年運營認定,標志著全國首臺創新升級及延壽改造機組正式“持證上崗”。該項目為存量能源裝備升級提供了可復制的“哈電方案”,為國內外老舊機組創新升級及延壽改造積累了寶貴經驗。
核電“超級肺”:第四代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
高溫氣冷堆作為我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四代核電技術,被列入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專項,具有安全性好、綜合效益高、建造周期短、用途廣泛等優勢。而其關鍵核心設備——蒸汽發生器,承擔著將核反應堆熱量轉化為近600攝氏度水蒸氣、驅動汽輪發電機組發電的重要任務,被譽為“核電之肺”。

哈電集團自主研發的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
高溫氣冷堆蒸汽發生器采用螺旋管換熱結構,具有換熱效率高、結構布置緊湊等特點,制造難度極大。哈電集團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攻克了多項關鍵工藝技術和世界級制造難題。其中,高精密換熱管對接焊工藝、鎳基合金環縫內孔全位置自動TIG焊接工藝等18項重大工藝技術均為國內首創,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一成果不僅為我國高溫氣冷堆600兆瓦系列化產品發展奠定堅實技術基礎,更推動了我國在四代核電裝備制造領域躋身世界前列,為核電安全清潔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煤氣化“全能選手”:世界首套大型粉煤氣流床下行路線全熱回收裝置
在煤化工領域,如何高效回收高溫合成氣的余熱一直是行業難題。哈電集團自主研發的“煤氣化全熱回收汽冷蛇形管受熱面裝置”成功破解這一瓶頸。該裝置突破堿金屬凝結、防結渣堵渣、防積灰腐蝕等關鍵技術,掌握高溫、高塵、加壓還原性氣氛下對流受熱面的設計與制造技術,顯著提升受熱面的傳熱可靠性、運行安全性與生產經濟性,填補我國該領域技術空白,并已在盛虹煉化項目成功投運。

哈電集團自主研發的煤氣化全熱回收汽冷蛇形管受熱面裝置安裝現場。
該裝置作為世界首套大型粉煤氣流床下行路線全熱回收技術裝置,還成功入選國家能源局第三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并入選《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4版)》,標志著整體技術達國際領先水平。
水下“靜音先鋒”:國產化高效低噪推進器
針對水下無人航行器推進器噪音大、效率低的問題,哈電集團研發的國產化高效低噪推進器,突破了推進器水動力及流場特性分析、泵噴推進器關鍵裝置設計制造等技術,建立了深海泵噴推進器性能數值預測技術體系,優化了性能預測驗證算法,顯著提升了系統效率、穩定性與可靠性。該推進器已搭載水下無人航行器,實現水下無人平臺高推進效率與低噪聲的重要突破。此外,它與現有航行器平臺順利完成換裝,在水動力、空化、噪聲性能及平臺系統整體運動響應等方面均有顯著提升。